服装厂商、洗衣店和消费者各担其责,赔偿依据是啥?发表时间:2022-11-28 15:35 前言✦ 2021年12月,消费者何女士将一件刚买不久的里衬为貂毛、面料为聚酯纤维的衣服到某洗衣店洗涤,洗衣店按标准流程洗涤出来后衣物藕红色面料粘合层开胶并渗漏出来,造成衣物面料大面积类似“油印”斑点出现。何女士以衣物洗坏应负全责为由,向洗衣店索赔7560元。洗衣店不同意,双方纠纷升级,进入胶着状态。这起事故最终如何解决呢?一起来关注。 事故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何女士认为: 1、衣服是新买的,才穿了几次是第一次洗,洗衣店就把衣服洗坏了。 2、衣服在专柜购买的价格是7560元,洗衣店应按原价赔偿7560元。 洗衣店则认为: 1、门店按照洗衣标准流程进行洗涤,操作规范,出现洗涤事故纯属意外。 2、这件衣服按照衣物洗涤标识:不能干洗、不能水洗,本身就存在洗护难点,相当于一次性穿着的衣物,谁洗都可能出问题。 3、衣服的粘合衬开胶渗漏,应该是衣物本身的质量问题,理应找生产厂家或销售商家负责。 鉴于双方对事故原因及赔偿责任认定存在较大分歧,始终无法就具体的赔偿事宜达成一致。几番折腾之后,双方决定申请四川省洗染行业协会事故鉴定,希望由第三方介入调解,拿出合理的事故解决方案。 四川省洗染行业协会出具鉴定意见 四川省洗染行业协会收到鉴定申请后,在充分了解事故双方诉求后,依照工作流程展开对事故衣物的追踪调查与事故原因专业鉴定。经严谨的调查与事故分析后,协会鉴定认为:该衣物洗涤标识为不能干洗、不能水洗,有误导消费者嫌疑。 而生产厂家深圳珂莱蒂尔服饰有限公司提供的依据1913213287、WT2019--01280、WT2019--01281、WT2019--01282等标准所生产的鉴定报告,只是衣物面料成分检测,并没有进行洗涤方法测试,也未明确告知衣物正确的洗涤方法。且格式化标注拆开洗涤,而实际该款衣物不能拆开,维护保养说明条款与实际不符,存在明显过错。鉴于洗衣店洗涤流程无误,洗涤方式方法也没有问题,因此事故鉴定专家判定衣物粘合层开胶渗漏理应属于质量问题,而非洗涤原因,故建议洗衣店与消费者协商解决。 处理结果 厂商、洗衣店、顾客各担其责 鉴定报告出具后,四川省洗染行业协会纠纷调解委牵头与消费者、服装生产厂家、经销商、洗衣店四方进行沟通协调,经协会事故鉴定及纠纷调解专家们长时间耐心细致的专业分析与说明,最终四方根据协会建议达成一致:生产厂家深圳珂莱蒂尔公司承担3024元,鉴于消费者是会员,洗衣店自行承担2000元,剩余款项2536元由消费者和经销商共同承担。 2022年3月,该赔偿方案得到消费者、服装生产厂家、经销商、洗衣店的认同,相关责任方同意履行各自职责,自此,这起时间跨度近4个月的洗衣纠纷圆满处理完结。 案例启示✦ 1、前台接件时一定看清这类衣服给消费者讲清写明,对于浅色或有几种面料构成的衣服有可能掉色、串色、沾色、有粘合层的有可能开胶、渗胶。 2、如遇到洗涤标识既不能干洗又不能水洗的衣物,前台接件时应明确告知衣物的洗涤方式为干洗或者水洗,需让顾客签字确认,并告知顾客其它洗涤方式可能难以洗出满意的效果。 3、衣物价格贵且洗涤标识不能干洗、不能水洗,而且面料和内胆又无法拆开的衣物,洗衣店前台要用专业知识告诉顾客洗涤时会把衣服装入洗衣网袋保护后再进行精心洗涤,这样有利于规避同一件衣物不可干洗和不可水洗面料在洗涤时发生矛盾冲突,有效避免事故纠纷的发生。 4、洗涤衣物标识出现自我矛盾时,前台应注意向消费者解惑答疑,可以理解为一次性衣服,质量完全可能存在瑕疵。一是可以拒洗,二是让消费者确定最终洗涤方法。做到“先说断,后不乱”,把风险降到最低。 5、出现洗涤纠纷后,不回避、积极面对和消费者沟通,站在消费者角度考虑问题,或者寻找第三方鉴定,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个人观点,欢迎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