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至情 携手共铸净美奢艺新华章

发表时间:2019-10-01 07:00



著名作家贾平凹曾在自己的作品中描述:“作为男人的一生,是儿子也是父亲。前半生儿子是父亲的影子,后半生父亲是儿子的影子。”这段关于父子关系的表达,用在天津净美奢艺总经理吴铁臣吴刚父子身上,最适合不过了。作为父亲,吴铁臣用开放的胸怀给予了儿子充分的成长空间;作为儿子,吴刚用坚实的专业技能和积极的工作热情回馈了父亲的培养和期待。都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本文今天就是净美这对父子扎根洗衣业的故事。




净美创立:一棵三级跳坑

长出的参天大树


故事从一粒军装小纽扣开始

正式进入洗染行业之前,吴铁臣在天津某部队服役,负责主管所在部队的被服后勤工作。当时条件艰苦,部队上主要依靠天津市政府奖励配发的两台家用洗衣机洗涤被服,远远满足不了部队内务管理条令对被服的严格要求。长时间的反复洗涤,致使军装上面的金属纽扣因氧化而严重锈损,极大影响了军装的穿着美观和整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部队煞费苦心,抽调吴铁臣及几个战友去寻求解决办法,就这样,从被服管理起步,吴铁臣开始与服装洗涤结缘。


在寻访解决途径的过程中,一辆脚蹬三轮上的简易烫板引起了吴铁臣的注意,只见三轮车的女主人车上拉了一个高压罐、用三合板做了一个简易烫板,在路边支棱起来就开始给人干起了熨烫的活计,招牌打的就叫“羊毛衫加肥加大”,套头羊毛衫4元/件,羊毛开衫5元/件。吴铁臣驻足观察了大概半小时,发现她竟然熨烫了10几件,以4元/件的均价来计算,能挣上40几块钱。这等收益在90年代还是极其可观的,然而,让吴铁臣大动心思的不是挣多少钱,而是如何将这门看似简单的熨烫技术嫁接到部队的日常工作中去。如果把熨烫技术和洗涤技术结合在一起又会出现什么让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呢?吴铁臣暗自琢磨。


想法虽好,但现实条件和技术却压根达不到想象中的要求,到底从何开始着手,会不会成功?吴铁臣心里也确实没底。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吴铁臣拜访了当时天津最有名的洗衣老字号----陈林洗衣,希望能从那里学习到洗涤的相关技术和知识,老陈林当时还算先进的洗涤设备让吴铁臣大开眼界,大大激发了他对研究洗衣的兴趣。他又想到遍布大街小巷的小洗衣店,希望能从中淘点经验和技术。然而,开店的大多浙江人都比较保守,“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观念在他们的从业经历中根深蒂固,尽管吴铁臣拿出了十二分的诚意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去一次次拜访,但并没有得到他们实质性的指点和帮助。



自己动手也能丰衣足食

求技无门,但又不想就此作罢的吴铁臣想到了自食其力。三轮车上的熨烫情景在他脑子里挥之不去,可是没有高压罐,怎么才能使用蒸汽熨烫呢?思来想去,他发现部队卫生队的消毒锅似乎能派上用场,说干就干,他立马花500多块钱购置了一台熨斗,然后将高压消毒锅上的安全阀卸掉一个,改装成高压装置,利用蜂窝煤烧水开始尝试蒸汽熨烫,不成想这一试还真成功了。


从部队转业后,吴铁臣靠着部队上积累的经验,在天津市河东区东局子租了一间30平米的店面,开始了洗衣店的营生。为了借助当时比较火爆的818浙江洗衣店名头,吴铁臣给自己的第一家洗衣店命名838,以图吉利。不久之后又租了一间面积9平米三级跳坑式小店铺(天津属于退海地,老式住房建筑比马路要低两到三级台阶,天津人调侃称此类房屋为三级跳坑房屋),正式命名为“净美”,寓意干净美丽。到第三个年头,勤劳肯干的吴铁臣将净美门店扩张到了10几家,因为不懂也不会加盟技术,急缺人工的吴铁臣只好召集亲戚朋友来帮忙,唯一条件就是不支付薪资,他宣告亲友:谁坚持顶店经营一年,谁就自动取得该店的经营权。靠着大伙齐心协力的帮助,净美从创业发展到现在已有60余家门店,几乎所有直营店和加盟店都是自己家的亲朋好友在合力自主经营,而他们大多也跟随净美的不断壮大和发展在天津置办了自己的房产、买了车、解决了户口等问题。



从净美到净美奢艺的转型之路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节节攀升,越来越多的高档衣物进入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简单的熨烫和洗涤已经远远满足不了人们对于洗涤的需求。面对进入门店的高档衣物,吴铁臣内心充满忐忑,技术和设备的缺乏让他不敢轻易承接此类衣物的洗涤业务。他思忖着:要想提升门店的经营水平,还得从技术上做做文章。


军人的特点就是敢作敢为,言出必行。2000年,经营已经小有成效的吴铁臣买下了第一家门店,用来建设专门的洗涤厂房,主要经营传统的洗涤和熨烫业务,并在此基础上,外出交流学习新的洗涤技术,在南方一些洗衣店里,皮衣皮具的洗涤护理让吴铁臣看到了业务拓展的发展方向。回到天津,吴铁臣找到了当时很有名气的天津南华皮革厂,这是一家中港合资的皮革企业,生产工艺非常先进,市场销路也特别广,而吴铁臣想要学习的皮革护理技术对于皮革化工生产制造的专家们而言其实也就相当于简单的入门技术。既然年轻人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来学习,技师们也乐意传授自己的技术和经验。


皮具护理工艺学成之后,吴铁臣就在自己的门店开展起皮具护理业务。北方冬天冷,穿皮衣的人也多,到了换季时候,满足皮衣皮裤的洗护需求的门店可以说供不应求,大部分都采取了粗放型的刷洗模式,基本上也就是一个大刷子就完成皮衣洗涤工作,像净美这样洗涤刷完再采用喷枪进行高级护理的少之又少,因而净美的皮具洗护业务一下口碑就传开了,最多的时候,一个门店就能承接四、五十件/天,门店业绩翻番自然也就不在话下。



技术革新才是发展硬道理

吴铁臣喜欢学习,尤其是学习跟工作有关的技能和技术。直到现在,他依然保留着学习和钻研的习惯,看电视也只看新闻联播,其它业余时间都用来研究各种各样的化工化学类书籍,每看到自己感兴趣的化工技术,他就会亲自做实验,反复验证,不断创新。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长期的坚持和钻研之下,吴铁臣自主研发出一套实用性极强的洗涤化料,这种化料同时具备洗涤剂、洗衣液和去渍剂的功能,能在洗涤过程中有效去除30多种污渍,并处理轻微搭色、洇色的问题,而吴铁臣也因为这项技术获得了洗染业创新人物的荣誉称号。


长期深耕在洗染一线的吴铁臣,不仅专业技能和实操经验扎实,而且其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和过硬的专业洗护技术也赢得了同行的认可和赞誉。先后被聘任为中国商业联合会洗染专家委员会专家、全国洗染业高级讲师、全国洗染业高级技师、国家职业技能竞赛裁判员、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师、皮具护理师考评员、天津市洗染行业协会副会长,慕名拜师学艺的徒弟们也遍布全国各地。


从净美发展到净美奢艺,踏踏实实走技术服务的发展之路,一直是吴铁臣创业至今所追求的目标。很多同行在企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让吴铁臣认识到,步子迈得越快越大,就越容易摔跤,净美需要的是技术进步,是稳步发展,而不是泡沫般美丽的昙花一现。


返璞归真:绿叶对根的情意


初生牛犊不怕虎

或许是受父母工作场景的耳濡目染,吴铁臣的儿子吴刚在很小的时候就学会了皮衣刷洗的活计,虽然他对父母没日没夜的辛劳并不十分理解,但父亲所从事的技术活儿却深深烙印在了他的心里,吴铁臣身边那些各种各样装满化料的瓶瓶罐罐成了他最感兴趣的东西。


在选择大学专业的时候,吴刚选择了食品检测专业。这个看似与洗染行业毫无关联的专业,其实恰恰能够切合吴刚对于化料分析研究的兴趣,因为食品检测专业会涉及到大量的化学药剂、纷繁的化学药品性能、各种化学反应、甚至盛装器皿、爆燃危险、菌落检测等等学习内容,为吴刚今后进入洗染行业夯实了理论和科学实践有效结合的基础。


大学毕业的吴刚,拒绝了父亲为他安排的工作,虽然有志从事洗染行业,但他并不想依仗父亲的光环开启自己的人生,他希望凭借自己的能力在洗染这个行当打拼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于是他毅然决然地跟同学相约外出闯天下。


从山东济南到上海,他们的足迹遍布了大街小巷的洗染企业,然而,大多企业抛出的橄榄枝都是技术培训讲师的岗位,企业开出的高薪和相对清闲的工作虽然体现了对于人才的尊重,但却与吴刚希望用技术在洗染行业大展拳脚的宏图相去甚远。在外工作了半年之后,思来想去的吴刚决定回天津,彻底融入父亲的基业,兢兢业业钻研洗涤工艺和技术。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对色彩的敏感可能是天生的,我很小的时候就能分辨复杂的颜色种类,但是染色的喷枪技术肯定是后天训练出来的,因为受领导的感染和熏陶吧。”为了练好喷枪,吴刚在自家白色墙面的卫生间瓷砖上喷红色颜料,哪怕瘦弱的手臂因为长时间把持喷枪而肿胀也依然苦练,一遍又一遍,一直练到闭着眼只听喷枪声音就能判断颜料喷得匀不匀称才肯罢休。


对于感兴趣的东西,吴刚可以说是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毅力发挥到了极致,在净美的工作室里,吴刚对着那些五颜六色的化学药剂和奢侈箱包,一坐能坐一整天,用专业的知识去挑战高难度的修复是吴刚工作中最大的乐趣。


说到技术,吴刚开始滔滔不绝,“就拿绒面上色来说,当时我们做这项绒面上色修复的时候,市面上还没有绒面上色剂这种东西,很多厂家做绒面革的洗护都只是停留在清洗的层面,对于洗后上色修复几乎没有。因为绒面革是染色而成,没有涂饰层,其防水和防尘性差,特别是油污渗透到皮革纤维深层,一旦氧化很难彻底清除,通常的染色剂只能做整体绒面上色,但做完之后会发现整体着色之后的绒面并没有对油污进行遮盖,只是改变了其原来的颜色,看起来更新,但实际上油污仍然存在。我们就研制出来一种起绒剂,专门处理绒面上色的油污,使磨损褪色皮革皮具重新焕发光艳色彩,更加鲜艳、亮丽、清新。当然现在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已经出现了名目众多的绒面上色剂,但要真正做好绒面上色的效果还是不那么容易的。”


“还有一项也是我非常拿手的蜡感套色。蜡感套色主要是用在植鞣革的渐变色处理上,老一辈的技术都是使用色膏来进行操作,色膏的遮盖力很强,但在渐变色上的处理就略有欠缺。因为渐变色不是喷出来的,而是靠打磨和抛光出来的,蜡感套色的优势就在于它做出来的渐变效果非常好。蜡感技术对调色和打磨抛光的要求非常高,从浅色打底到深色副边再到抛光,需要一遍又一遍的调色,哪怕色线的宽窄程度都需要非比寻常的耐心和细致才能做好,蜡感本身没有遮盖力,所以打磨处理完整的效果色彩渐变层次感和通透感就会非常令人满意。”



牛刀小试惊喜接二连三

吴刚大学毕业没有按照父亲预定的安排工作而是选择自己外出闯荡,一方面让吴铁臣些许失落,另一方面他又不希望因为自己的安排束缚了儿子的发展而追悔莫及,权衡再三,吴铁臣还是选择放手,决定尊重儿子自己的选择。


事实证明,吴铁臣的决定是对的。在外打拼了一圈的吴刚最终心甘情愿地回到了天津,并明确表示要跟父亲一起并肩战斗,为净美发展添砖加瓦。吴铁臣内心窃喜却也没有过多表露,只淡淡对吴刚表示:“既然你喜欢这一行,那爸爸肯定会用自己毕生所学好好培养你。”


2015年,抱着学习和检验的心态,吴铁臣带着吴刚参加了第九届全国洗染业技能竞赛,面对强手如林的竞技赛场,吴铁臣没有给吴刚施加压力,只告诉他保持好心态,正常发挥就可以。而吴刚表现也确实镇定,不仅冷静观察对手的操作方法,而且有条不紊地按部就班完成了自己的实际操作,并信心满满告诉观战的父亲和业界长辈,保证实操之后的理论考试连标点符号都不会错,因为抽到的考题正是他最拿手的“蜡感套色”。成绩出来,吴刚果然毫无悬念获得第九届全国洗染业技能竞赛鞋类护理第一名。


虽然这个第一在吴铁臣看来是个意外的惊喜,然而对吴刚而言,这样的惊喜仅仅只是开始。此后3年,吴刚像开挂一样,先后顺利从业界初级洗衣师考到高级技师,荣获全国洗染业技术能手称号,并将全国服务业奢侈品鉴定师、国家洗染业技能竞赛考评员、 国家洗染业技能竞赛裁判员等职业技能技术职称一一收入囊中。2017年,成功注册“洗二代”洗染品牌,2019年,受聘为成为天津洗染业专家委员会委员,逐步成长为代表净美企业发展年轻一代的杰出代表。


父子同心: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一幢特殊的独栋别墅

净美奢艺总部距天津地标之一的天津站车程不过10分钟,两层建筑的独栋别墅掩映在绿树繁花丛中,典雅而不失庄重。父子俩的办公区都设在二楼,但给人的视觉体验却截然不同。


吴铁臣的办公室进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张传统的实木大办公桌,紧靠墙摆放着一整墙面的大书柜,里面摆满了形形色色的化工类书籍,略显凌乱的摆放显示出这些书籍是处于经常被翻阅的状态而并非仅仅只是摆设。


相形之下,吴刚的办公区域显得要简洁和宽敞许多,除了一张整洁的办公桌,还有一台用于日常工作的电脑,而用来研究洗护技术的工作室在办公桌的另一侧,摆放整齐的化料台架、疑难衣物展架、作业台一目了然。


除去店铺巡查和外出交流考察学习的时间,总部办公楼的日常几乎就是父子俩各自研究洗护技能和技术的科研所。父亲吴铁臣勤于研究洗涤技能、洗涤化料技术和企业管理;儿子吴刚善于创新探索奢品洗护技能、精湛实操经验和品牌推广;二者工作分工明确、各有侧重,虽然氛围稍显沉静,却也相得益彰。只有在培训班开课的时候,这幢两层小楼才会显示出短暂的喧哗和活力。



父子携手共铸净美奢艺新华章

吴铁臣感言,自己和儿子都属于技术出身,对于企业的管理运营方面多多少少会有些局限,虽说净美也算家族企业,但要真正发展壮大,还得借助外聘的管理人员相对成熟的先进管理经验。父子俩目前着力点主要在于将公司的生产技术做精做强,把技术骨干力量培养做到最好,然后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结合市场拓展,将公司推向更广阔的市场。假以时日,吴刚通过不断磨练步入成熟时机,方能考虑让儿子全面接盘净美。

父子俩携手推进净美的发展,积极探索规模化,现代化的经营模式,已成功打造出净美干洗和净美奢艺皮具护理两个品牌。目前净美团队中拥有多名高级技师,在熨烫、洗染救治和皮具护理方向都有所专长,并且营销团队不定期为加盟商提供各阶段的营销活动,为客户提供更多的选择,同时也确保了店面盈利能力的稳定和提升。


关于未来,净美还将努力把先进的管理方法与企业经验相结合,为加盟商和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更好的服务、更好的信誉;并且凭借先进的染色救治技术、优质的化料产品、强大的技术团队,将净美多年沉淀的经验和技能技术通过培训业务的开展传递给更多有志从事洗染的行业人员,共同努力开创“净在身上、美在心里、奢华生活、艺术人生”的企业发展前景。



本文来源:2019年第四期《中国洗衣》


©2019 允威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关注我们